分享10组乔丹出手瞬间的拨球细节分解图

。。这是半年前左右,有朋友提出来想要的,我一直记着,只是没时间整理出来。我自己以前改进投篮的时候,也是存了很多类似的图片的,不过都是自己用的,清晰度不算高,也不太合适分享。有很多也没保留,用完了就扔掉了。

。。我们前面讲过,要观察球星的投篮,就是要这样来看细节的。当然,我这次给出的都是拨球细节,不是全身的整体,乔丹全身整体的要点更多。不过那个我们以后才会讲到的。因为不久之后,我们会开始写右手正式篇,所以,这篇文章可以当做预热,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先观察观察乔丹出手的细节。

。。我们上一篇文章,专门讲到了乔丹式硬手跳投,这篇文章的图片,刚好就可以进一步观察细节了。这篇文章纯粹是分享图片,我就不多写什么了。各位自己慢慢看图吧。
Read more

12种不同的投篮方式的图文详解

。。这篇文章我们主要讲解的是各种投篮的差别。一个是介绍各种投篮的定义,因为在我们这个网站,投篮的技术被分的很细致,甚至有些名称是我自己为了区别各种投篮而产生的,所以,有必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讲解不同的投篮概念的差异,通过动态图片和文字配合讲解,让各位了解每一种投篮到底是什么意思。尤其是有不少朋友是初期接触篮球的,对于各种投篮很容易搞混。这篇文章就是把12种常见的投篮动作区别介绍的。

。。这篇文章的另一个目的,是由于前些日子好长时间没有更新文章,不少朋友在投篮练习的时候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篇文章,我们就会把这12种投篮方法的主要原理和技巧来简要的讲解一下,以方便日后有类似的情况,各位不至于不知道该怎么改进自己的投篮。只要大方向正确了,细节就可以慢慢的摸索了。

。。第一种 原地投篮动作

。。这个也就是罚球动作。一般原地动作分为两种。

。。第一种原地投篮动作是先下蹲,做好投篮的发力前上举动作,然后竖直向上伸直身体,右臂顺势在身体向上的过程中竖直向上将球向上投出。这种原地投篮的好处是,发力轻松,可以借助身体向上竖直的这个力度的趋势,帮助投篮发力,会让投篮的力气减少很多。尤其是在比赛后半程体力不好的时候,依然可以做到很高的命中略。这种投篮的要领是:主动的竖直向上的意识。我们以前就经常强调竖直起跳和竖直的概念,但是,同样看起来是竖直,但是用出来的效果却很不同,这主要就是技巧的关系了。这个技巧的精髓就在于“主动意识”。在你练习这种投篮的时候,每一次,都要在下蹲以后,明确的在脑子里想着,要竖直向上发力。双腿要竖直向上用力,整个身体也是这样,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在练习的时候每次都要主动的去想,然后刻意的去竖直向上。这样,长久下去,养成习惯,你的这种投篮才会稳定。这里我们要顺便强调之前的一篇文章,就是录像纠错法,我们这里之所以一再强调要主动意识的竖直上起,就是因为,在录像上,未必能看得出来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你的录像虽然看起来你是竖直起跳的,但是你没有一个主动的也就是刻意的竖直起跳的意识的话,这个球也不是竖直起跳。另外,相反的,如果你在视频上看到自己不是竖直起跳,但是实际上这个球是你使用了竖直起跳的主动意识来发力的。那么,尽管看起来不是很竖直,却依然可以很稳定。也就是说,眼睛会欺骗你,一定要注重你的意识。
Read more

改进投篮动作的终极方法–摄像纠错法

。。在前面的文章,我们曾经提到过几种改进自己投篮动作的初级方法。那些方法,之所以说初级,是因为它不能完善的解决你在篮球场上的动作问题,你没办法依靠那些方法来真正最终达到合理的投篮动作,而只是在初期纠正自己动作而已。比如说镜子纠错法,从镜子里面,你即使可以摆出来最完美的投篮动作,你去到篮球场上真的投篮,动作可能会和镜子里面的天差地别,当然,也有可能十分接近,这就要看你自己是否对自己很有数,还有就是你的镜子练习法是否把动作做熟练了。

。。在这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讲解高级的投篮动作就错方法了,也是最终极的方法,这个方法会陪伴你一生,无论是乔丹还是科比,无论是30岁还是50岁,他们都还依然在用这个方法来改进自己的投篮细节,这就是摄像纠错的方法。

。。不过我们这里要把话说在前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尽相同,尽管摄像机在美国已经是很普遍的东西了,但是在国内对于很多家庭来讲,还是属于奢侈品的,不能太轻松的支付这种费用。所以,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方法,你绝对不要回去勉强去要买摄像机之类的东西。而是,你自己可以想办法,因为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手机都已经带有摄像功能了,用手机在较近距离拍摄投篮的细节,清晰度已经足够纠正动作用了,而且,即使你没有这种带有摄像的手机,也可以让你关系不错的朋友或者亲戚来在不麻烦别人的情况下帮你拍一些,就可以了。不要勉为其难的非要去买摄像机,当然,如果你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那么我就建议你最好用高清的摄像机来经常拍摄自己的投篮练习录像,来纠正动作,而不要因为懒惰而去放纵自己。

。。下面我们就开始来讲解这种纠错方法以及它的好处。
Read more